“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广东股票配资公司,五军团的大刀。”这句话在中央红军中广为流传,形象地总结了三大主力的特点。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建国后都成为了元帅,而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却英勇牺牲在西征途中。尽管如此,董振堂带领的红五军团在中央苏区及长征中的表现,并不逊色于红一和红三军团。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毫无疑问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和他的部队最终在高台血洒沙场呢?
一、能征善战的董振堂
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打的第一场漂亮仗,便是在赣州城下成功解救了彭老总的红三军团。1932年2月23日,红三军团发起了攻占赣州的战斗。毛主席坚决反对攻打大城市,他多次提出,若要攻打,应该围城打援、消灭敌军增援,而非直接攻城。然而,由于当时中央苏区的指挥权已被博古及共产国际代表所掌控,毛主席的建议未能得到采纳。最终,赣州战役证明了毛主席的预判是正确的,赣州城实在不好攻。最初,红军根据情报估算,赣州的守军不过8000人,若能抢占先机,便能攻克城市。然而,实际情况是,赣州城内的敌军人数竟然超过了1.8万,红军兵力相差悬殊,导致红三军团攻坚不下,敌军的增援也及时赶到,局势变得更加危急。
展开剩余79%在这一紧要关头,红军指挥部无法抽调更多兵力,而毛主席则第一时间接到朱德的电报,迅速赶回军委。毛主席做出了果断决定,派遣红五军团作为利刃,帮助解救红三军团。之所以之前没有考虑红五军团,是因为该军团起源于国民党部队,在1931年12月的宁都起义后才加入红军,直到1932年2月才基本改编完成,因此一些留苏派对红五军团并不信任。然而,毛主席胸怀宽广,决定亲自亲临前线指挥,带着警卫班赶赴赣州前线,而董振堂则全力协助进行解围,甚至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最终成功解救了红三军团。
从那时起,红五军团获得了重用,参与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与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并肩作战,成为中央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在长征期间,红五军团承担了后卫的任务,尤其是在湘江血战时,红五军团下辖的34师几乎全军覆没,由出发时的1.2万人锐减至5000人。此时的红五军团,早已身心疲惫,但仍然坚定地执行任务,守住了后方,为主力军团的突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国民党军队为了追击红军,往往采取了“打尾不打头”的策略,红五军团作为殿后部队,肩负着极其沉重的责任,伤亡惨重。
二、被迫与中央分开
然而,在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张国焘凭借其庞大的兵力,野心不断膨胀。为了团结同志,中央红军做出了诸多让步,将下辖军团改编为军,并与红四方面军进行了混编,分为两路北上。董振堂的红五军团被编入了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中。两支部队分开没多久,张国焘突然改变了最初的约定,欲强行率部南下。董振堂得知此事后,坚决反对,结果却遭到了张国焘亲信黄超的耳光。尽管如此,董振堂为了大局,还是选择忍让,但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念头——要与中央保持联系。
卓木碉会议后,张国焘妄图“另立”,刘伯承暗中策划了“捉张计划”,通过武力迫使张国焘放弃错误的决定,带领红军北上寻找中央。董振堂积极支持这一计划,然而,朱德认为这样可能加剧双方的分裂,最终未能同意。之后,董振堂被迫继续跟随红四方面军行动,而张国焘则通过各种手段,将其架空。红五军的骨干力量被调离,最终,红五军依旧以其原名存在,但董振堂已经无法完全掌控全军。加上张国焘任命黄超为红五军的政委,极大地限制了董振堂的指挥权,最终也间接导致了董振堂的牺牲。
三、血洒高台的原因
红五军名义上虽然还是军,但实际上仅剩下约4000人,只有两个师和四个团。红五军接到命令后,守住了高台,并分兵驻守临泽。红九军驻守沙河堡,红30军驻守倪家营子,旨在保卫西路军总部。然而,问题在于,驻守高台和临泽的部队力量过于薄弱,敌人马家军必然会出兵进攻。红五军的人员和弹药都严重不足,而红九军此前遭遇重创,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几乎不可能守住这两个关键地点。
李先念当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建议将红30军派驻高台与临泽之间,方便支援,但陈昌浩却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红九军需要通过硬仗来提升士气。这一决策加剧了红五军的危机。1937年1月3日,马家军发起了对高台的进攻,董振堂深知敌我力量悬殊,立即指挥部队做出部署,以控制城外的制高点,展开了长达七天的顽强抵抗,成功消耗了敌军大量兵力。
然而,由于没有及时收到中央的援助命令,董振堂只能凭借自己的判断坚持守城,直到17日接到黄超的命令,要坚守高台不可突围。董振堂非常清楚,坚守已经没有意义,但党性让他无法放弃。最终,董振堂的部队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被马家军攻破,董振堂也英勇牺牲。
董振堂将军的牺牲,深深地反映了两大原因:一是西路军总部的战略安排失误;二是黄超的错误决策和迟迟未报情况,错失了营救的最佳时机。无论如何,董振堂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永载史册,成为后人敬仰的榜样。
我个人非常敬佩董振堂,他在长征期间曾经说过一句话广东股票配资公司,深深感动了我。当时,红五军团与敌人激烈交战,而邓发的妻子陈慧清即将临盆。董振堂为了保护陈慧清,决定暂时进行防守,坚守了两个多小时,直到陈慧清顺利生产。他对革命的忠诚与对战友的关爱,至今仍让我感动不已。董振堂没有亲眼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但他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