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京股票配资,一段惊人的视频在全球互联网上流传,视频内容记录了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在伊拉克的屠杀行为。这段视频拍摄于2007年夏天,当时两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正在巴格达执行任务。在这次“剿匪”行动中,直升机机组人员毫不犹豫地向地面目标开火,结果造成了十几名无辜平民的死亡。
这些视频原本是美国军方的最高机密,绝不可能公开。然而,事件发生后,视频通过一个泄密渠道曝光,美国政府对此展开了严格调查,最终追查到维基解密这个网站。维基解密,这个当时还较为冷门的网站,后来因其揭露大量敏感信息而声名鹊起。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著名黑客,也正因其曝光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种种丑闻,成为美国政府的眼中钉。
展开剩余87%阿桑奇,这位白发苍苍、眼神犀利的男人,从2010年起便成了美国的头号通缉犯。特别是他揭露了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诸多不当行为,爆料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美国花费了整整11年的时间,才成功地将阿桑奇从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中逼迫出来。那么,阿桑奇为何创办了维基解密?他又曾做过哪些大胆的行动?而如今的他又处于怎样的境地?
朱利安·阿桑奇出生于1971年7月,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他的家庭并不和睦,8岁之前,他已经更换了两个继父,童年时期的他也因此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由于母亲的多次改嫁,阿桑奇的求学经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他在许多学校里待过,但往往仅仅一两个月便因搬家而转学,这导致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系统的现代化教育,许多基本的学科内容都是由母亲亲自教授的。
这种频繁的转学让阿桑奇没有了朋友和同龄人,孤独的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课外书籍则成了他另一个精神寄托。198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编程语言和计算机技术引起了无数年轻人的关注。阿桑奇也未能例外,他在1987年开始自学编程。最初,他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梦想着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游戏,但很快他便被黑客技术的魅力所吸引。
阿桑奇17岁时,便已经开始活跃于互联网的世界。当时的互联网刚刚起步,能接触到它的人并不多。阿桑奇利用编程语言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通过调解器接入网络,入侵他人的服务器,偷窥他们的私人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桑奇的黑客行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1991年,他和两位黑客伙伴一起,攻击了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公司网站,甚至成功入侵了美国五角大楼的网络,查看了其中的机密文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军方的高度警觉,澳大利亚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阿桑奇,并将其逮捕。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这位年仅20岁的年轻人竟然在编程方面展现出了天赋,几乎是个天才,因此他的名字开始在澳大利亚广为人知。尽管当时全球对黑客行为的法律尚不完善,阿桑奇的行为并没有实际造成严重破坏。经过三年的调查,法院最终仅对他处以几千澳元的罚金。
这场审判对阿桑奇来说意义重大。身为一个孤独的孩子,他渴望得到认可和关注,而这次案件让他的黑客事业首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让他更坚定了要走黑客道路的决心。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入了网络,编程高手变得炙手可热。阿桑奇也在这一时期通过编程赚到了不少钱。但阿桑奇并不满足于仅仅赚取金钱,他有更大的野心,尤其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揭示西方政府的虚伪面目。
2006年,阿桑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创立了一个新型网站——维基解密。这个网站的名字中“WIKI”来源于“What I Know Is”的首字母,意味着阿桑奇希望将自己所知道的、不为公众所知的真相揭示出来。维基解密的运营模式类似于一个“公告板”,任何人都可以将掌握的未公开信息,包括文件、视频、照片等,发送到维基解密的邮箱,经过筛选后,阿桑奇和他的团队将其发布到网上。这样的做法,迅速引起了各国安全部门的注意。
维基解密自成立以来,陆续曝光了不少令人震惊的事件。2006年末,阿桑奇公布了关于索马里政变的文件,揭露了索马里政府官员暗中策划政变,试图暗杀政治对手。这次曝光让维基解密迅速蹿红。接下来,维基解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持续公开了大量敏感信息。2009年,他们成功破解了欧洲气象学家的邮件,揭露了气候变化数据被夸大,用以施压发展中国家在气候会议上做出妥协。
2010年,维基解密再次成为焦点,阿桑奇公开了2007年美军在巴格达误杀英国记者及平民的画面,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美国国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虽然承认视频内容属实,但试图为其辩解称这只是一次“误会”。然而,阿桑奇并未停手,接下来他又连续发布了数以十万计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文件,揭示了美军在这些战争中的暴行。
这些公开的信息对美国造成了巨大冲击。奥巴马政府不断召开会议,试图平息外界的质疑。而在“言论自由”被广泛宣扬的欧洲,阿桑奇并未立即被逮捕,直到瑞典提出以强奸罪名通缉他时,美国才有了进一步行动。阿桑奇最终在2010年底选择自首,被拘捕,但却被媒体誉为“黑客界的罗宾汉”和“网络时代的良心”,众多黑客和民间组织纷纷为他辩护。2012年,阿桑奇因面临引渡案再次逃至英国,并在英国的大使馆内寻求庇护。
在厄瓜多尔庇护阿桑奇的7年间,他依然远程管理着维基解密的运营。2015年,维基解密曝光了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揭示了她在使用私人邮箱处理政府机密文件的行为,给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带来了极大的震荡。最终,特朗普得以当选。
然而,2017年,厄瓜多尔的新总统莫雷诺决定通过将阿桑奇交给美国来换取美国的支持。2019年春,阿桑奇被逮捕并面临多个重罪指控,包括“间谍活动”和“泄露机密文件”。如果他被定罪,面临的刑期将极为严厉。尽管英国法院曾拒绝将他引渡到美国,但2022年4月,英国法院宣布将会执行引渡,意味着阿桑奇很可能会在美国面对多重指控。
今天,阿桑奇依然在伦敦监狱中服刑,未来的命运悬而未决。一些支持者依然为他争取自由,其中包括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他曾公开表示:“如果阿桑奇死在美国监狱里,我们就必须拆除自由女神像,因为它再也没有意义。”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